EN
Investor relations
投資者關係
當前位置: 首頁 > 投資者關係 > 普法宣傳
投資者不可不知的破解證券詐騙四個妙招
來源: 旗滨集团 發布時間:2023-11-22 09:16 閱讀量:

證券欺詐是指證券經營機構、證券登記、清算機構及證券發行人或者發行代理人等在證券發行、交易及其相關活動中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以及其他違背客戶真實意願、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

證券市場的欺詐形式可總結為: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地下信用交易、欺詐客戶、虛假稱述幾種。

目前市麵上,理財騙局與證券欺詐事件頻發,造成許多投資者經濟的損失。雖然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對證券欺詐的打擊力度,但不法分子從事證券欺詐的手法不斷翻新,而且隱蔽性也越來越強。如何辨別顯得尤為重要。

證券詐騙手段多樣

證券市場的電信詐騙案例並不少見,今年7月份就有違法分子利用欣泰電氣退市事件實施電信詐騙,同時標注“申萬宏源”字樣,不少散戶中招接盤。當時有投資者收到短信稱,有可申購新股,代碼為“300372”,這實際上是退市股欣泰電氣。

申萬宏源隨後做出澄清,稱“申萬宏源證券短信及相關業務平台從未發布過上述虛假新股申購信息,此為冒用申萬宏源證券名義發送的信息。申萬宏源就上述冒用申萬宏源證券名義發布虛假信息的情況向公安部門進行報案”。

證券電信詐騙手段多樣,最常見的是“薦股詐騙”。此前陝西證監局便披露過一起非常典型的以證券投資為名的電信連環詐騙案。在該詐騙案中,犯罪分子郭某首先是給受害人推薦翻倍股,需要交納1.5萬的服務費,之後又宣稱手上有“原始股”,該原始股買入上市後能翻倍獲利。

為了加強騙局的可信度,在初步“釣魚上鉤”之後,犯罪分子通過“投資管理、財務顧問、上市輔導”等專業術語,加上加蓋公章股權資料,使受害人對證券投資建立了盲目的信任。

陝西證監局調查發現,犯罪分子通過打電話、互聯網上“推薦股票”、“銷售原始股”,表麵上看都與證券業務相關聯,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看到,其利用“專業炒股機構”、“可將資金翻一倍”之類極具誘惑性的語言吸引投資人、收取服務費,並進一步升級為推銷實際並不承銷或可支配股票的行為,實質上是打著“股票”投資的幌子,借助電話、網絡通信工具實施的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

此外,隨著新三板擴容,參與者數量增加,電信詐騙已經從A股市場蔓延到三板市場。

全國股轉公司19日公開發布新三板特別風險提示。全國股轉公司表示,近期,有不法機構和人員通過電話、微信、互聯網等方式虛假宣傳新三板掛牌公司擬IPO、轉板、並購或定向發行股票等信息,並通過提供墊資開戶,以原始股轉讓等方式向投資者高價出售掛牌公司股票獲取巨額利潤,導致受害人蒙受重大經濟損失。在此,股轉公司特別提示,請您認真閱讀並注意風險。

甄別詐騙的四種方式

如何自學自救,防入虎口,證監會教你四招,識別證券欺詐:

一、看營銷方式

吸納投資人來投資證券,根據法律,證券機構宣傳銷售時,要遵守法定的投資者門檻規定。

合法的證券機構在進行業務宣傳推介時,一般會采用謹慎用語,不會誇大宣傳、虛假宣傳,並會充分揭示業務風險。

相反,不法分子多是利用投資者“一夜暴富”或急於扭虧的心理,較多采用誇張、煽動或吸引眼球的宣傳用語,往往自稱“老師”、“股神”,以“跟買即漲停”、“推薦黑馬”、“提供內幕信息”、“包賺不賠”、“保證上市”、“專家一對一貼身指導”、“對接私募”等說法吸引投資者。

要知道,證券期貨投資是有風險的,不可能穩賺不賠。

二、看互聯網址

證券欺詐網站的網址同,往往采用無特殊意義的字母和數字構成,或在合法機構(如知名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的網址基礎上,變換或增加一些字母、數字。

正規投資機構的網者,可通過證監會網站、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網站,進行查證。不要登陸非法證券期貨網站,以免誤入陷阱,蒙受損失。

三、看匯款賬號

一般來說,證券欺詐的目的是為了騙取投資者錢財,獲取非法所得。

為達此目的,不法分子往往會采取各種推銷手段,如打折、優惠、頻繁催款、製造緊迫感等方式,催促投資者盡快將資金打入其控製的銀行賬戶。

合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隻能以公司名義對外開展業務,也隻能以公司的名義開立銀行賬戶,不會用個人賬戶或非該機構名稱的其他賬戶進行收款。

投資者在匯款環節應當格外謹慎,如果收款賬戶為個人賬戶,或與該機構名稱不符的賬戶,投資者一定不要向其匯款。

四、看業務資質

證券業務是特許經營行業,按照規定,開展證券業務需要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取得相應業務資格。未取得相應業務資格而開展證券期貨業務的機構,是非法機構,請不要與這樣的機構打交道,以免上當受騙。

投資者如果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是否獲準公開發行,可以:

1.登陸中國證監會網站(www.csrc.gov.cn)查詢行政許可信息欄目;

2.登錄上海證券交易所(www.sse.com.cn)、深圳證券交易所(www.szse.cn)網站查詢新股發行的具體信息。

如果想要知道一家證券公司或其管理、銷售人員是否具備證券資格,可以:

1. 登錄中國證監會網站站(www.csrc.gov.cn)或中國證券業協會(www.sac.net.cn)進行查詢;

2.登錄中國期貨業協會(www.cfachina.org)網站進行查詢。

案例還原解析

基於證監會的四個識別證券詐騙的手段,這裏列舉三個案例,投資者可以選擇自行入座:

案例1 以繳納會費指導炒股為名實施詐騙

2012年4月,宋先生接到某公司電話,邀請宋先生加入公司會員,可指導宋先生炒股賺錢。宋先生交了3800元會員費,按公司指導操作也未賺錢。8月,該公司再次致電宋先生,稱為彌補宋先生損失,可安排宋先生跟著做一次公司內部股票,利潤非常豐厚。宋先生信以為真,向某個人銀行賬戶匯入16000元。隨後,公司多次致電宋先生,稱投入越多,獲利越多。而當宋先生分兩次匯入32000餘元、並按要求支付了2600元銀行卡激活費後,便再也無法聯係到公司了。

案例2 以炒作現貨、期貨為名實施詐騙

2013年4月,黃先生接到某公司電話,勸黃先生跟其炒作股指期貨和農產品現貨。黃先生按照對方要求開戶並打入8萬元資金,結果第一次操作現貨便虧損5萬餘元,隨後又操作了兩次股指期貨,虧損了3000餘元。過了一段時間,黃先生發現無法登錄賬戶,公司稱交易係統升級了,要求黃先生提供賬戶密碼。黃先生信以為真,將密碼告訴公司。結果,黃先生賬戶上的資金全部被轉移,以前聯係過的所有電話也都停機了。

案例3 利用網站實施詐騙

2014年7月,市民王先生發現某網站博客每天3點之後公布當天股票交割單,收益都很高。王先生於是與該博客所留QQ聯係,對方稱加入會員就能跟其同步操作。王先生按對方要求向某銀行賬戶匯款3000元會員費和2萬元“吸籌資金”,次日,公司再次致電王先生,要求王先生匯款8萬元作為炒股保證金。此時,王先生意識到可能上當受騙了,要求對方退還已付的2.3萬元,而對方便再也無法聯係了,網站博客也關閉了。

實際上,非法假冒網站或短信的詐騙方法並不高明,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相似的特征,比如網頁會出現承諾高收益的類似字樣,有時候聯係電話是手機號等;而作為證券投資者來說,也要摒棄“高額回報”、“無風險利潤”等暴富心態的觀念,樹立良好的投資心態,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

(來源: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